网上买卖 U 币被判刑了: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警示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当下,虚拟货币交易曾一度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然而,近期多起因网上买卖 U 币而被判刑的案件,为广大民众敲响了沉重的警钟。

U 币,即泰达币(USDT),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常被视作投资获利的新途径。但因其交易具有匿名化特性,易沦为犯罪分子的 “得力助手”,在诸多违法犯罪活动中充当关键角色。

回顾湖北省枣阳市的案例,马某在充当 “U 币商人” 期间,通过线下现金交易方式,向小周出售 U 币。小周原本怀着投资获利的期望,却没想到陷入诈骗陷阱。警方经调查发现,小周从马某手中购买 U 币所投入的资金,实则是诈骗分子骗取的赃款。马某虽起初坚称自己并不知情,但检察官通过对其手机数据的深入提取,在加密即时通讯软件中获取了大量关键聊天记录,其中涉及诸多可疑术语,如 “锁单”“走流程” 等,且其所在聊天群中也有关于规避警方调查的讨论。同时,对涉案 U 币账户交易记录的排查显示出多笔异常交易。最终,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马某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

无独有偶,定南县的徐某某在明知刘某为境外诈骗人员,且用于购买 U 币的资金系诈骗所得的情况下,仍为谋取私利,使用其母亲名下的支付宝账户接收刘某转账 64.3 万余元,并购买 U 币转移至刘某指定钱包地址。最终,徐某某因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十个月,并处罚金 4 万元。

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被明确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强调,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需自行承担。若开展相关非法金融活动构成犯罪,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虚拟货币交易常伴随着高风险与不确定性,其价格波动剧烈,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价值支撑。部分犯罪分子以虚拟货币交易为幌子,大肆进行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广大民众务必提高警惕,充分认识到虚拟货币交易背后隐藏的法律风险,切勿因一时贪念而涉足其中。在投资时,应选择合法、合规、受监管的投资渠道,避免因参与非法虚拟货币交易而遭受财产损失,甚至面临法律的制裁。 网上买卖 U 币被判刑的案例,为我们在投资领域的行为选择,竖起了一道醒目的 “警示标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