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 年 FTX 交易所因流动性危机轰然倒塌,成为加密行业史上最大破产案之一,“FTX 交易所最终被谁收购” 的疑问持续牵动市场神经。事实上,这场收购风波历经多次反转,最终并未出现传统意义上的 “整体收购方”,而是通过破产重组程序由专门信托实体接管资产,以债权人偿付为核心目标完成资产处置。
最初的收购意向来自行业巨头币安。2022 年 11 月,FTX 遭遇挤兑潮后,币安创始人赵长鹏宣布签署非约束性意向书,计划收购 FTX 以 “保护用户资产”。这一消息曾短暂缓解市场恐慌,平台币 FTT 短时暴涨 40%。但短短 48 小时后,币安以 “尽职调查发现严重问题” 为由终止交易,这场 “救市收购” 沦为行业闹剧,也让 FTX 彻底陷入绝境。
2024 年 10 月,美国法院批准 FTX 重组计划,标志着其处置进入实质性阶段。根据计划,FTX 并未选择整体出售给单一机构,而是设立 “FTX Recovery Trust”(FTX 复苏信托)作为核心主体,于 2025 年 1 月正式接管所有资产,包括追回的 70 亿美元现金、加密货币及房产等资产。这一信托的核心职能并非运营交易所,而是通过资产清算与分配,为全球数百万债权人挽回损失,预计可分配资产规模达 147 亿至 165 亿美元。
这种 “信托接管而非机构收购” 的模式,源于 FTX 破产的复杂性。其负债超百亿美元,且关联公司 Alameda Research 存在严重财务造假,整体收购面临巨大合规风险与资产核查成本。同时,各国监管对加密资产的态度分化,信托需先划定 “受限制司法管辖区”(含中国内地等 49 个地区),避免资产分配触犯当地法律,这进一步降低了单一机构整体收购的可行性。
值得注意的是,重组过程中出现了特殊的 “债权收购” 热潮。对冲基金 Attestor、Baupost 等机构及个人投资者通过低价收购债权人债权获利,例如投资者 Louis d'Oringy 以 350 万美元购入 2900 万美元债权,预计回报率超 700%。但这类收购针对的是 “破产债权” 而非交易所本身,本质是对偿付预期的投资,与交易所主体收购有本质区别。
最终,FTX 以 “无整体收购方、信托接管处置” 的结局收场。2025 年信托启动资产分配,对小额债权人提供约 118% 的现金赔偿,非政府债权人可获本金全额偿付及最高 9% 利息。这场处置打破了加密行业 “巨头救市” 的惯性预期,也为后续平台破产处置提供了 “信托接管 + 债权偿付” 的参考样本,更暴露了中心化交易所过度杠杆与监管缺失的致命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