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工币是真的吗还是假的?” 的追问,在公开信息中已能找到明确答案:与诈骗活动直接关联的超工币,绝非具备真实价值的合规资产,而是不法分子设计的虚假敛财工具。其所谓 “投资价值” 全是谎言,背后暗藏非法集资与诈骗陷阱。
从信息真实性来看,超工币无任何合法存在依据。截至 2025 年 10 月 20 日,CoinGecko、非小号等主流加密货币平台均未收录 “超工币” 的官方背景、白皮书、链上数据等核心信息,唯一可查的关联记录来自民生银行毕节分行 2024 年 12 月堵截的诈骗案 —— 不法分子正是以 “超工币收益高” 为诱饵,诱导用户参与虚假投资。这种 “仅现身于诈骗场景、无公开合规信息” 的特征,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警示的 “虚构虚拟货币吸资” 骗局完全吻合,直接印证其虚假本质。
超工币的宣传模式是典型的诈骗套路。结合同类虚拟货币骗局特征推测,其必然延续 “高收益诱惑 + 虚假背书” 的操作:不法分子大概率在私域社群宣称 “超工币对接实体产业、年化收益超 30%”,甚至可能伪造与企业的合作协议,但绝不会提供可验证的资金流向与运营数据。这与清远市政府揭露的 “虚构交易非法集资” 套路高度一致 —— 通过编造 “高大上” 概念制造假象,实际无任何真实业务支撑,资金最终流向境外匿名账户,监管追踪难度极大。
更关键的是,超工币相关交易既非法又高危。我国早已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参与交易不受法律保护。2024 年数据显示,虚拟货币诈骗案追赃挽损率仅 18%,一旦陷入超工币骗局,资金几乎无法追回。且此类骗局常伴随 “拉人头返利” 机制,参与者若发展下线,还可能因涉嫌传销承担法律责任,此前已有多地案例证明此类行为的刑事风险。
综上,超工币是彻头彻尾的虚假诈骗币种,不存在任何 “真实性” 可言。对用户而言,认清其与诈骗活动的直接关联,坚决不相信任何相关宣传、不参与任何交易,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