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Pi 币视频:高校名义下的虚假宣传与诈骗陷阱

“南开大学 Pi 币视频” 的传播引发不少用户关注,但经核查,南开大学从未发布过与 Pi 币相关的官方视频,网络上此类内容均为诈骗分子借高校名义伪造的虚假宣传素材,其本质是利用高校公信力误导公众的诈骗手段。我国严禁虚拟货币交易炒作,Pi 币相关活动涉嫌非法金融行为,需高度警惕。

从高校研究与 Pi 币的关联性来看,二者不存在任何官方关联。南开大学虽在区块链领域有扎实研究基础 ——2018 年与企业联合成立国内首个校企区块链研究中心,2019 年设立深圳研究院区块链研究中心,聚焦技术应用与人才培养,且学者曾发表 NFT(后更名 DDC)相关研究,强调区块链技术需与虚拟货币切割、坚持合规发展,但所有研究均围绕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结合,从未涉及 Pi 币这类虚拟货币。截至 2025 年 10 月 20 日,南开大学官方渠道未提及任何与 Pi 币相关的合作或言论,所谓 “高校背书视频” 纯属无稽之谈。

“南开大学 Pi 币视频” 的虚假宣传套路具有典型诈骗特征。这类视频通常截取南开大学区块链研讨会片段,或伪造 “南开教授解读 Pi 币” 画面,搭配 “高校认证”“官方合作” 等虚假字幕,诱导用户相信 Pi 币的合法性。更隐蔽的手段是将南开大学区块链研究成果与 Pi 币强行关联,谎称 “南开团队参与 Pi 币技术研发”,进而引导用户下载非法 APP、缴纳 “激活费” 或发展下线。这种借权威机构背书的骗局,与此前 “银行兑换 Pi 币” 的虚假视频逻辑如出一辙 —— 后者曾将 “π 型审批师” 窗口曲解为 Pi 币兑换点,误导大量用户。

参与此类虚假宣传相关的 Pi 币活动暗藏多重风险。从法律层面,我国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Pi 币无真实价值支撑,其交易炒作不受法律保护。从财产安全角度,诈骗分子通过虚假视频吸引用户入场后,常以 “质押挖矿”“兑换变现” 为噱头敛财,待达到规模便关闭平台卷款跑路。此前多地警方通报显示,类似借高校名义的虚拟货币骗局,已导致数千人损失超亿元。

面对 “南开大学 Pi 币视频”,用户需做到 “三辨三拒”:辨别视频来源,拒绝相信非官方渠道的关联宣传;辨明研究内容,拒绝将高校区块链技术研究与虚拟货币挂钩;辨识宣传逻辑,拒绝相信 “无风险高回报” 的虚假承诺。若发现此类虚假视频,可向南开大学宣传部举报,或通过 110、国家反诈中心 APP 反映线索。

总之,“南开大学 Pi 币视频” 是典型的借权威背书的诈骗工具,二者无任何官方关联。认清虚拟货币骗局本质,远离所有相关交易,才是保障自身权益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