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一巨鲸抢购 24.2 万枚以太坊” 的消息引发加密圈热议,按 2025 年 10 月 9 日市价测算,这笔交易价值超 9700 万美元,规模相当于以太坊全网供应量的 0.2%。但需明确核心认知:此类巨鲸交易本质是境外市场的投机行为,我国境内不仅无合法渠道参与相关投资,更需警惕不法分子借 “巨鲸动向” 炮制的诈骗陷阱,盲目跟风只会面临财产清零与法律追责的双重危机。
巨鲸交易的市场解读需警惕 “信息失真” 陷阱。加密圈所谓 “巨鲸抢购” 多来自链上数据追踪,24.2 万枚以太坊的转账记录可能是机构调仓、矿工变现等多种行为,并非必然指向 “价格暴涨信号”。历史数据显示,类似规模的巨鲸交易后,以太坊价格既出现过 15% 的短期上涨,也曾因资金接力断裂暴跌 20%,完全印证其 “无规律波动” 的投机本质。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自媒体刻意放大此类消息,配合 “即将突破 1 万美元” 的虚假预测,实则为诱导散户接盘的套路,与正宇狗狗币 app 的 “洗脑式宣传” 逻辑如出一辙。
借 “巨鲸抢购” 炒作的诈骗套路已形成精准链条。2025 年此类骗局呈现新特征:一是伪造 “跟投通道”,不法分子在社交群散播 “内部消息,巨鲸将拉涨以太坊”,诱导下载虚假交易 APP,宣称 “可跟随巨鲸建仓”,实则为控制数据的诈骗内盘,与 Judecoin 钱包的钓鱼手法高度相似;二是设计 “虚假套利”,谎称 “利用巨鲸交易的价格差,10 分钟收益 8%”,要求缴纳 “保证金” 后失联,这与茂名警方侦破的 “微交易诈骗” 中 “高收益诱导” 的套路完全一致;三是冒用机构名义,伪造 “某基金跟投巨鲸” 的公告,骗取用户 “开户费” 后卷款跑路。
境内参与以太坊交易本质是触碰法律红线。我国 2021 年 “9・24 通知” 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境外平台向境内提供服务同样违规。即便不涉及诈骗,参与交易仍面临三重风险:一是财产不受保护,最高法已明确虚拟货币交易民事行为无效,因巨鲸交易导致的亏损需自行承担;二是平台风险,境外交易所无监管约束,2025 年已有平台因巨鲸撤资出现兑付危机,用户资产无法提现;三是法律追责风险,频繁交易或协助他人转移资金,可能涉嫌非法经营或洗钱罪,公安部 “断卡行动” 已多次打击此类行为。
识别风险需摒弃 “跟风幻想”,严守 “三不原则”。不相信 “巨鲸交易 = 价格暴涨” 的宣传,牢记以太坊无真实价值支撑;不参与任何借 “巨鲸动向” 推广的投资活动,此类行为非骗即非法;不忽视法律底线,境内不存在合规的以太坊交易渠道。若发现相关诈骗线索,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 APP 举报。
综上,“巨鲸抢购 24.2 万枚以太坊” 仅是境外投机市场的个别行为,绝非投资信号。切勿被虚假预期诱惑,远离所有虚拟货币交易,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