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元鲸币是传销吗?层级陷阱与法律定性下的骗局真相

“CES 元鲸币是传销吗?” 这一疑问的答案,藏在其精心设计的运作模式与监管通报的明确警示中。作为打着 “区块链 + 元宇宙” 旗号的虚拟货币项目,CES 元鲸币通过层级化制度、拉人头计酬等操作,完全符合传销的核心特征,其所谓 “生态代币” 本质是掩盖非法敛财的工具,背后暗藏着明确的法律风险。

从运作模式看,CES 元鲸币精准踩中传销的三大法定特征。我国刑法明确,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需同时具备 “入门费”“拉人头计酬”“层级关系” 三大要素,而 CES 元鲸币的设计与之高度吻合:其一,设置 1-6 星服务商等级,成为参与者需缴纳 1 万至 100 万元不等的保证金,这正是典型的 “变相入门费”;其二,收益直接与发展下线挂钩,服务商的抽成比例完全取决于直接推荐和间接推荐的人数,层级越高分红越多,形成 “拉人头得奖励” 的利益链条;其三,构建 12 级 “触觉矩阵” 的金字塔结构,底层参与者的资金不断向上输送,顶端少数人坐享其成,与传销的层级剥削本质一致。

更关键的是,其 “生态包装” 无法掩盖诈骗本质。项目方宣称 CES 币可用于游戏交易、质押理财等场景,但所谓的金融游戏、数字资产市场等应用均无实际运营数据,仅是吸引投资者入局的噱头。这与 2025 年曝光的 “某 DAO” 虚拟货币案不同 —— 后者因无入门费、计酬证据不足未被认定为刑事传销,而 CES 元鲸币的保证金制度、层级返利均有明确规则与参与者反馈佐证,完全符合 “骗取财物” 的传销犯罪构成要件。此前类似的 “恒星币传销案” 中,仅层级抽成这一特征就成为定罪关键,CES 元鲸币的运作模式更具迷惑性与危害性。

我国监管与司法实践早已划定红线。2025 年多地曝光的资金盘骗局中,CES 元鲸币因 “层级化拉新、保证金门槛” 被明确列入传销风险名单。根据《禁止传销条例》,此类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依据的行为,即便包装成 “区块链创新”,仍属非法传销;若情节严重,更可能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面临刑事追责。司法案例显示,此类案件的投资者不仅本金无法追回,参与推广者还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CES 元鲸币的传销本质,早已被其层级制度与计酬模式暴露无遗。所谓 “元宇宙生态” 不过是欺骗投资者的幌子,参与其中不仅可能血本无归,还涉嫌参与非法传销活动。投资者应坚决远离此类要求 “交保证金、拉人头” 的虚拟货币项目,通过合法渠道守护财产安全,这才是规避风险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