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T 拳头币:社区信仰与市场泡沫的博弈

举起的拳头象征团结,却在加密货币市场演绎出跌宕起伏的剧情。FIST 拳头币作为盘古社区的治理代币,自 2021 年诞生以来,便在信仰与泡沫的夹缝中游走,成为小众加密货币风险与机遇的典型样本。
这款基于以太坊 ERC-20 标准的代币,打着 “无预挖、无私募” 的纯社区旗号登场,将 “DAO 自治” 与 “分布式流动性池” 作为核心卖点。其名称寓意的 “韧性与力量”,通过 X 平台与 TG 社群的宣传迅速凝聚起散户共识,早期价格从 0.01 美元飙升至 42 美元,市值一度突破亿级门槛。这种暴涨背后,是 “LP 分红”“持币返利” 等机制设计,甚至宣传年化收益率可达 300%-3000%。
但狂欢终会落幕。2022 年 2 月的 “一夜崩盘” 成为转折点,FIST 价格暴跌 94%,8 亿元资金蒸发,暴露了流动性池枯竭、筹码高度集中的致命问题。尽管 2025 年社区试图通过绑定 MoDa 币、推出新流动性池重启项目,但现状依旧惨淡:当前价格仅 0.0012 美元,市值不足百万美元,24 小时交易量仅几千美元。前 10 地址掌控 70% 代币的格局,更让其沦为易被操纵的 “小圈子游戏”。
从暴富神话到边缘币种,FIST 的轨迹印证了 meme 币的共性:价值依赖社群炒作而非技术创新。在监管高压与市场波动双重冲击下,这款曾被吹嘘为 “万倍币” 的代币,终究成了加密市场高风险的鲜活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