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流传着农业银行对接 PI 币的消息,让不少关注 PI 币的人兴奋不已。但经过深入探究,事实并非如此。
从农业银行的官方立场来看,截至目前,农行从未发布任何与 PI 币对接的官方公告。作为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行的业务开展严格遵循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在中国,虚拟货币相关业务被明确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2017 年,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禁止金融机构参与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农行不可能与 PI 币进行对接合作。
从 PI 币自身特性分析,它是一种基于手机应用的测试网络虚拟货币。用户通过邀请码加入,每日点击按钮获取 PI 币。但这些 PI 币仅存在于测试网络,尚未在任何正规交易所上线交易,也不具备实际价值和流通性。用户间虽有有限的 P2P 转账功能,却无法将其兑换成其他货币或提现。这种不稳定且缺乏市场认可的虚拟货币,难以符合农行这类大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标准。
回顾过往,类似农行对接 PI 币的消息并非首次出现。此前,网络上还传出 PI 币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四大行均有对接合作。但这些说法均被各大银行一一辟谣。如 2025 年初,网传 PI 币与中国银行对接,5 月 21 日中国银行官网便挂出辟谣声明,强调从未与 PI 币开展合作。随后,银保监会也点名警示 PI 币涉嫌传销诈骗。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在其官方网站或客服渠道,均未发布任何与 PI 币对接的信息。
现实中,因轻信此类虚假消息而险些遭受损失的案例不在少数。2022 年,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伯来到农行上海川沙镇支行,咨询虚拟货币兑换业务。老伯称通过做任务赚取了一千八百多枚 “π 币”,且听信 “专家” 所言,认为该虚拟货币可在全国任何银行兑换现金,甚至表示农行已与 “π 币” 完成对接。好在银行工作人员及时察觉,联合派出所民警耐心劝说,老伯才恍然大悟,避免了财产损失。
农业银行对接 PI 币是毫无根据的谣言。广大投资者务必保持理性和警惕,不要轻信此类虚假信息,更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或投入资金,以防陷入虚拟货币相关的诈骗陷阱。在面对复杂的金融投资领域时,应始终以官方渠道信息和国家政策法规为准绳,做出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