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比特币迎来了一波疯狂的价格上涨,从年初的约 13 美元飙升至 11 月的 1200 美元左右。在这场热潮中,淘宝成为了不少人购买比特币的渠道,上演了一段特殊的交易往事。
这一年,淘宝上的比特币交易比 2011 年更为活跃。随着比特币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种新兴的虚拟货币,淘宝上出现了更多的比特币卖家。他们不再像之前那样遮遮掩掩,有些直接在商品标题中注明 “比特币出售”,并标明价格。当时的交易流程相对简单,买家在淘宝上拍下对应金额的商品,通过支付宝付款后,将自己的比特币地址发给卖家,卖家确认收款后,就会把相应数量的比特币转到买家的地址中。
不过,此时的交易已经开始显现出诸多问题。价格方面,淘宝上的比特币价格往往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溢价幅度有时能达到 10% - 20%。这是因为卖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同时也利用了部分买家对国际市场价格不了解的信息差。而且,交易缺乏规范的保障机制,诈骗事件频发。有不少买家反映,付款后卖家迟迟不转币,甚至直接消失,由于比特币交易的特殊性,买家很难通过正常途径维权。
2013 年 12 月,情况发生了转折。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随后,淘宝迅速响应政策,发布公告严禁在平台上销售比特币及相关交易服务,对相关商品和店铺进行了清理。至此,在淘宝上购买比特币的渠道被正式切断。
2013 年在淘宝买比特币的经历,是比特币在国内早期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既体现了比特币在当时所引发的投资热潮,也反映了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市场的混乱。这段历史也让人们意识到,对于新兴的虚拟货币,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才能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